图为: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大厦(昵图网共享图片)
图为:广州南沙港正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王辉 摄)
图为:广东珠海:横琴新区欢迎您。(CFP)
图为:正在建设的深圳前海新区。(鲁力 摄)
图为:珠三角区域扩展图 制图:万璇
改革,是珠三角的关键词,更是中国的关键词。
30多年间,对珠三角来说,这个曾被世界追捧的产业基地,其耀眼光环正随着人口、外贸、土地红利的消失和不堪重负的能源等成本而逐渐消退。
被国家赋予先行先试使命的珠三角,如何开启未来之路?
被喻为“广东三子”的前海、横琴、南沙布局落定,正引领城市群改革走向深入。
“沙海琴”串起粤港澳,珠三角又一次先行一步,开启二次改革。
一江两岸与一国两制
2013年1月,珠海横琴岛,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望不到边。
工地之前,莲花大桥下,一湾濠江从十字门水道缓缓流淌。
对岸,就是澳门。金碧辉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让人感觉触手可及
“最窄处只有80多米,会游泳的人划十几次就能游到对岸。”48岁的村民廖传新说。
他指的最窄处,是填海造地开发之前。那时横琴以产个大肥美的生蚝闻名,岛上数千居民多以农耕和养蚝为业,每日眼睁睁看着濠江两岸“那边金碧辉煌,这边荒草鱼塘”。
如今的横琴日新月异: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澳门大学新校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上千亿元的投资强劲推动横琴大开发,数千台大型机械24小时不间断运转,横琴岛涌动着大开发热潮。
走在横琴小镇上,路边灯箱上“一国两制第三地”的标语,令人一震。
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真介绍: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横琴新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特殊的优惠政策”。
横琴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创新跟港澳的管理模式、政府服务、法律体系相融合的体制机制。
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横琴新区 GDP增幅为65.6%,2012年增幅上升至124.9%。
“金三角”蓝图浮出水面
与珠海横琴新区相类似,深圳前海同样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介绍,2012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前海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结合前海助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定位,引起了海内外机构的巨大关注。
距离前海几公里外,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的蛇口工业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曾在这里书写下壮丽的一笔。
这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大标语牌,格外醒目。
上世纪90年代初,这八个字由邓小平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它又成为对“中国梦”的一个阐释。
去年12月7日,前海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的第一站。他指出,前海如今的开发开放,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深圳特区初创时的景象: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但也正因为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随着2012年9月广州南沙获批国家级新区,横琴、前海与南沙,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三大粤港澳合作平台。
15平方公里的深圳前海,100多平方公里的珠海横琴,700多平方公里的广州南沙;一个紧邻香港,一个隔水相望澳门,一个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
当三者以一个类“A”字形的架构,呈现在珠三角地图上时,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金三角”蓝图逐渐浮出水面。
改革攻坚由此开启
南沙、前海、横琴的背后,站立着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站立着珠三角9座令人瞩目的城市。
2012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珠海跻身全球前270位。
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广佛肇选址怀集共建产业园,金融一体化改革吹响号角……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在2012年不断提速。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国家级新区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统筹城乡、民生等多领域,深化改革——
横琴,成立全国首个廉政办;
前海,获准开展多项人民币跨境创新业务;
南沙,积极向港澳借鉴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
中组部批复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共同打造全国首个人才管理改革示范区……
2012年5月,南沙、前海、横琴签署《三地友好合作协议》。三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产业定位、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土地利用、政策措施、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沟通,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珠三角城市群,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
制度改革,经济转型,一系列艰难探索将由三个新区开启。
他山之石
珠三角改革经验
改革和制度创新做得好,发展就快
开放是驱动城市群发展的根本动力
适时、主动调整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