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数值,比2017年GDP在全省排位第四的荆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倍还多。
2017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37.89亿元。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只需达到1.1%,增加值就能轻松越过6000亿元关口,如果实现9.5%的增速则可达到6500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已实现增加值4468.77亿元,增速达13.2%。
10年前的200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达到1104.94亿元;5年前的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604.96亿元,5年增长了2.26倍;2013年至2018年的五年,这一数据将再度亮眼。
此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加速度态势,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历时3年;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历时2年;此后,以每年千亿的速度相继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
以创新性和突破性为显著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经济体系的最高端,代表一个地区参与区域竞争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显示着经济实力的“强”度。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显示,从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看,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处于第一梯队,在中部地区,湖北的创新能力最为突出,居全国第七位。
雄踞全国前列的科教优势,加上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将人才、资金、环境、体制机制等诸多生产要素及条件,源源不断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得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跨越6000亿元,是个啥水平
就在4天前,12月22日,我国天基互联网系统的首发星“武汉号”冲进苍穹。未来,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像在家里一样高速上网。
12月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汉下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这艘为7000米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制的大船,将助力我国走向深海,迈向海洋强国。
湖北,越来越多的类似“高大上”,正在以创新驱动、先发优势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
在高新技术产业阵营中,湖北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北斗等高精尖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国家队”参与世界竞争。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制造业中四大传统高新领域占比接近83%,其中,先进制造占37.9%,新材料占25.8%,医药与医疗器械占10.7%,电子信息占8.5%。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攀高”。前三季度,全省高新制造业新兴领域持续“快跑”,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完成增加值312.42亿元,同比增长11.0%;先进制造领域增加值1385.77亿元,增长12.9%;新材料领域增加值944.15亿元,增长15.2%;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增加值390.8亿元,增长15.5%。
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产业相继布局、投产。今年出台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湖北加速推进国家存储器、航天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1月至11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5%,高于投资平均增速近30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批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产业,正在重构湖北竞争新优势。“芯屏端网”战略产业集群格局梦想成真、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航天产业港(一期)交付使用,北斗产业在全国版图中雄踞五强、光谷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全国第三……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两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成功创建,湖北高新技术产业迈向新征程。
作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高新区日益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和“加速器”。今年,经国务院批准,荆州、潜江、黄石大冶湖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湖北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12个,位居全国第四位。在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收入规模全部跨越千亿元,高新区已成为全省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预计可突破6000家。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前景;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光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突破6000亿元大关,意味着科技创新正加速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势头迅猛。”
他说,同时也应该看到,湖北新动能当前势强力弱,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够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显著。去年,湖南GDP排在湖北之后,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119.95亿元,比湖北多出2200多亿元,占GDP比重23.5%,反观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16.3%。
“湖北科技创新的渗透力、支撑力亟待加强。”李光认为,科技创新必须要有新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布局一批重大公共研发平台,立足产业前沿,强化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联合攻关,让更多引领型产业舞活湖北高新技术产业龙头,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