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工业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呈现结构改善、效益提升、动能转换的特征,12月当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全年累计增速为8%,达成了预期目标,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总量规模持续扩张。2016年,全省工业完成产值48985亿元,同比净增3600亿元,增长9.1%,其中12月当月产值5170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规模,首次突破五千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2%和7.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为18424亿元,增长9.2%;重工业产值为30561亿元,增长9%。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平台监测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7.4%,较前三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
增加值增速低开稳走。年初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7%,年中逐渐回升至8%的增长平台,7月份以来全省工业累计增速分别为8.1%、8%、8%、8%、7.9%、8%,整体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工业0.3个百分点,近三个月累计增速分别为8.2%、8.1%、8.3%。
多数重点产品稳定增长。全省监测的414种工业产品中,268种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为64.7%,其中39种增长30%以上,11种成倍增长。主要产品中,汽车产量243.7万辆,增长24.5%,其中新能源汽车2.4万辆,增长66.6%。化肥产量1156万吨,乙烯产量72.9万吨。生铁2323万吨、粗钢产量2949万吨、钢材产量3564万吨,分别增长1.9%、1.0%、3.7%。平板玻璃8696万重量箱,下降2.3%,水泥产量11587万吨, 增长2.7%。手机、显示器产量6220、2185万台,分别增长13.6%、19%。大米、植物油产量2922、774万吨,分别增长5.1%、4.9%。纱产量321万吨,下降0.3%;布产量78.5亿米、无纺布产量40.8万吨,分别增长1.6%、2.8%。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在当前需求整体放缓、销售难度增加的市场环境下,全省工业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加大去库存力度,工业品产销呈现内销较快、库存下降、出口回升的态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87万亿元,增长11.5%,快于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99.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在比亚迪、摩托罗拉、邮科院等大企业带动下,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出口交货值2170亿元,增长15%,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新兴动能看,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3.9%,高于工业增速5.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1.1%,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从传统产业看,食品制造、纺织、医药产业增长9.4%、7.5%、10%,石化、建材产业增长7.7%、9.6%,钢铁行业由同期下降0.7%转为增长0.6%。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工业产值增长10.9%,快于整体工业1.8个百分点,占比提高至76.4%。2016年全面完成压减338万吨粗钢过剩产能、淘汰416万吨炼钢和60万吨炼铁落后产能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多数市州增速回升。2016年,全省17个市州中13个工业增速保持在8%以上,十堰、宜昌、襄阳等增速超过10%,8个市州增速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回升,其中咸宁、武汉、十堰三地环比分别回升1.2、0.7、0.5个百分点。“一主两副”产值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武汉全年工业产值近1.3万亿元;宜昌、襄阳超过6000亿元,“两副”占全省工业比重提升至25%。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全省41大类行业中,34个增加值实现增长,13个保持两位数增长。具体情况如下:
汽车行业生产加快:增加值增长13.9%,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受武汉通用基地、雷诺等新增发力带动轿车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是车型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汽车产量243.7万辆,增长24.5%,同比加快11.7个百分点。分车型看,轿车、越野车在市场需求拉动下继续保持增长,产量增长25.4%、37.6%;客车持续疲软,产量下降11.8%。
食品行业增速回升:随着烟草业降幅继续收窄以及下半年消费旺季到来,全行业增加值增长4.1%,较上半年回升2.2个百分点。分子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9.4%;在大众消费带动下,乳制品增长11.1%,软饮料增长3%,饮料酒增长1.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烟草行业当月增长32.4%,累计下降14.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6个百分点。
石化行业增势平稳:自5月份在武石化和80万吨乙烯检修完毕恢复生产带动下,下半年以来全行业增加值稳定在8.7%-8.9%增长区间,全年增长8.7%。分子行业看,石油开采业下降14.4%;石油加工业在原油价格回升带动下增长7.7%;橡胶塑料行业在80万吨乙烯项目带动下,下游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增长11.7%;化工行业受益转型升级加快以及化肥出口拉动,增加值增长8.2%。
机械行业环比回升:下半年以来机械行业连续六个月环比加快,全年行业增加值增长7.4%,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增长6.1%,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业当月增长16.5%,累计增长7.4%;铁路及航空等交通设备当月增长19.2%,累计增长13.1%,同比、环比加快8.4、1.3个百分点。此外,仪器仪表业12月增长10%,全年增长5.8%。
钢铁行业同比回升:随着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加快以及环保和去产能等政策措施落地,钢材价格出现回升,全行业增加值增长0.6%,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全省钢材产量3564万吨,增长3.7%,但品种结构出现分化,棒材、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增长20%、16.4%、10.6%;热轧窄钢带、冷热轧窄钢带呈下滑态势,下降23.1%和14%。
建材行业快速增长:在板材、陶质砖、混凝土制品等行业拉动下,行业增速有所加快,增加值增长9.6%。水泥价格呈震荡回升走势,12月末鄂东水泥(强度等级52.5)出厂价为290元/吨,较去年同期回升37元/吨。全省水泥产量1.16亿吨,增长2.7%。陶质砖、花岗石建筑板材、混凝土排水管等产量分别增长11.3%、11.7%、22.4%。
电子设备制造业放缓:受联想、邮科院、富士康等重点企业同期高基数影响,全年行业增加值增长11%,同比、环比分别回落2.8、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增长13.6%,光缆增长21.5%,集成电路圆片增长25.7%,光电子器件增长11.5%;计算机整机下降24.3%,平板电脑下降24%。
纺织行业增速回落:增加值增长7.3%,同比、环比分别回落1.9、1.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受棉纺织等子行业增速回落影响增长7.5%,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棉纱产量下降5.3%;服装业增长7.4%,服装完成产量11亿件,增长5.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0.9%,天然毛皮服装产量增长7.6%。
医药行业增长较快:受医疗分诊改革以及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行业增加值增长10%,同比、环比分别加快3.8、1.7个百分点。中成药产量46.1万吨,增长6.7%;化学药品产量28.4万吨,增长7.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有效需求总体偏弱,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长放缓,加之实体经济要素成本上升、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等,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市场需求制约。外需方面,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和曲折复苏之中,特别贸易保护主义、美联储加息等,明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内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缓,尤其是民间投资乏力,房地产市场面临新一轮调控周期。去产能、去库存取得初步成效,但市场供需失衡和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全省工业投资增长8.7%,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仅增长1.6%。2017年工业仍将面临内外需求不足的考验。
二是要素成本制约。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资金、用工、土地等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要素成本呈刚性上升趋势。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持续涨价,加之用电、社保等各项成本相对偏高,我省工业每百元主营成本已由今年初84.02元上升至11月份85.97元,同比提高0.27元。同时,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仍未缓解,金融资本“脱实入虚”问题突出,银行限贷、减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资金断裂、三角债现象抬头,要素成本制约导致的减产停产企业增多。
三是生态环保制约。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和五大理念深入实施,资源环境和生态环保刚性约束更加突出。我省作为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生态环保工作要求高、任务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环保硬约束持续发力加码,对工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全国掀起新一轮环保风暴、我省开展“雷霆行动”等,对沿江重化工企业实施搬迁和专项整治,一批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面临停产整改或停业整顿,企业停产减产现象明显增多,将对2017年工业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四是新增增量制约。近两年我省工业投资持续下滑,今年增速降至个位数,少数市州出现下降,新开工项目和接续投资明显不足。从调查情况看,2017年全省工业增长点数量有所增加但拉动作用减弱,特别是新建投产项目同比减少368个,新增产值占比由上年的54.7%降至35.9%,汽车、石化等行业主要依靠原有产能发挥;减产半停产项目达到657个,预测减少产值538亿元,影响工业产值增速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