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湖北省“两会”期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五年湖北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促成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经济发展呈现“稳、进、好”的态势。
2017年,湖北省GDP总量达到3.65万亿元,在全国的排名稳定在第7位,产业结构出现“三快一慢”的积极变化: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慢于GDP增速。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预计达到1066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50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7万亿元,均居中部首位、全国前列。
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转折性变化,集中体现出湖北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高含金量迈进。
湖北省政协委员徐映梅表示,“所谓高质量发展,核心要求就是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彻底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湖北在经济发展中围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多措并举,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竞争力提升。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襄阳市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行政审批局推行行政审批“八个一”模式,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85%的审批事项可在3日内办结,70%不需要现场踏勘的审批事项能够做到窗口即办即取。
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湖北积极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和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打造“双创”升级版,武汉光电工研院自2012年底成立以来,入驻团队139个,孵化企业8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围绕光电子产业链,孕育孵化出光显示、光存储、生物光学等一系列生态链上的“独角兽”,使高质量的技术创新,变成高质量的产业创新,推动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企业创新,就是要把引领世界的成果创新变成‘金种子’,推动生产力发展。”武汉光电工研院负责人刘谦说。
依靠投资拉动,以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实现稳增长。湖北省大抓投资、抓大投资的气场不断升腾。国家存储器基地、航天产业基地、顺丰机场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围绕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在谈项目总投资额逾40亿元,其中不乏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基地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湖北省正协同多个市场主体,依靠投资将其打造成中国航天第三极。
以开放促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目前,中国(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累计新设立企业9214家。2017年,中欧班列(武汉)新开线路16条,辐射欧洲、中亚、西亚等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汉欧”班列已成为吸引外向型产业在武汉集聚、发展的“吸金石”。2017年全国首个中欧班列零售企业定制专列从武汉开出,法国最大的葡萄酒品牌商正计划在武汉建立葡萄酒集散分拨交易中心,全省“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指出,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湖北省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在发展指挥棒上,加快向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在发展着力点上,加快向升级增效转变;在发展动力上,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发展目标上,加快向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