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湖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19 15:25:59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中国等新兴国家将成为未来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市场。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航空产业已成为成熟大产业。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4万架,机场19100个,飞行员30万人,而我国通用飞机仅1975架,机场286个,飞行员2万多人,航空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人均GDP已达到7575美元,国民对通用航空潜在需求将转化为有效需求,公务航空、通勤航空、航空运动、私人飞行、观光飞行等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未来10年,全国各类通用航空飞机需求达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目前,波音、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已进军中国航空制造业市场,塞斯纳、西锐等通用飞机主力厂商在中国各地布点设厂,国际合作加速推进将为我们承接航空产品研发制造创造良好机遇。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将推动航空产业进入跨越发展黄金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站在强国兴军的高度,大力推进航空产业发展,制定《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航空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颁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有序开放低空空域;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引导支持航空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力争十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作为未来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为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省较好的航空产业基础将为抢抓机遇、推动新一轮发展赢得先机。全省从事航空工业研发、制造和修理的企事业单位近30家,涵盖特种飞行器、通用飞机、无人机、航空仪表、航空座椅、复合材料、飞机维修等领域,部分航空产品研发制造和总体航空维修能力在全国领先。通用航空公司10家,各型飞机达100多架,运营业务遍及全国各地,飞行业务量占中南六省(区)一半以上。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与海南航空学校的飞行员培训业务在全国领先。全省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航空产业园及以航空综合体为主要业态的项目14个,将有力促进全省航空产业发展。

  ——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惠顾为我省航空运输改革先行先试创造条件。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湖北作为带、群重要省份,可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完善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地面交通和空中航线网络,向国家申请开展长江经济带航空运输改革试点,建设中部地区枢纽机场,打造长江中游航空运输中心,进一步缩短带、群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和各类资源有效流通,为我省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挑战。

  我省航空产业发展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航空工业产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产业内部合作不足,航空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航空产品研发与民航应用、航空制造业与民航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对接机制还不完善,产业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通用航空基础条件薄弱,通用航空机场等硬件设施和飞行员、机务、机场管理等专门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发展形势的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还不够大,缺乏系统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针对性扶持政策;航空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地航空产业呈现竞相加速发展的态势等。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航空产业发展规律、航空消费规律和我国航空产业发展进程,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和条件,大力推进航空装备制造业、航空运输业及航空服务业发展,加强干、支线机场网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推进临空经济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及航空飞行社区发展,着力构建航空制造与运营、服务并重,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协同,军民融合的全省航空产业发展总体格局,把湖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航空客运和国际货运中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集群区,全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科学推动。统筹推进航空产业内部以及航空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服务、金融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拓展航空产业发展深度和广度,构建航空关联产业等各领域良性互动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全国航空产业总体布局,结合湖北航空产业基础与条件,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优势和特色。

  ——军民融合,互促共进。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推进军用和民用航空产业互促发展,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的科研生产体系,推进军民两用机场资源共享,完善低空空域军民协调使用管理,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军民融合式航空产业发展体系。

  ——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攻克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制约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瓶颈,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创新驱动引领推动航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开放合作,集聚发展。树立大航空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形式社会资本到湖北投资和发展航空产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鼓励省内航空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提升我省航空产业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战略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基地、五中心”。“一基地”,即依托我省航空工业现有条件,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将湖北打造成全国一流航空研发制造基地。“五中心”,即充分利用湖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员培训等行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航空运营、航空服务等延伸配套产业,将湖北打造成华中乃至全国服务最高效便捷、业务发展最全面、产业配套最完备的航空运输中心、通用航空运营中心、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运动产业中心和通用航空基础配套中心。

  ——基础目标。建成国内一流的航空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干线机场、支线机场与通用机场协调衔接的机场网络体系,实现点到点低空飞行常态化;建成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并将其纳入全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通用航空作业、通用航空消费、航空教育培训、航空金融、航空会展、航空运动、航空文化全面发展。

  ——产业目标。到2020年,实现航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航空运营业、航空服务业及航空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培育5家以上产值10亿元的航空企业,建成国家级的航空产业基地。
 

  三、发展布局与建设重点

  ——总体布局。着力构建“1-3-5”航空产业发展总体格局,主要包括:一个龙头,即以武汉为全省航空产业发展龙头;三条航空产业经济带,即打造鄂北航空产业经济带、鄂南航空产业经济带、鄂东航空产业经济带;五条低空飞行航线,即开辟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鄂北、鄂南,贯穿十堰、神农架、恩施的鄂西,襄阳至荆州的鄂中等低空飞行航线。

  ——产业布局。沿航空产业经济带,规划发展航空研发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运营、飞行员培训、飞机托管保养、航空旅游等航空产业经济。重点在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地规划建设若干个航空技术与产品研发基地、航空器整机制造基地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依托武汉天河机场、顺丰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建设一批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及航空服务综合基地,开展FBO(固定运营基地)、MRO(维护维修检修)、航油航材供应、航空培训、航空应急救援等各种综合性航空服务业务。

  ——机场网络布局。抓好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形成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功能互补、中转便捷的民用机场新格局。重点加大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航发展的支持,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场群;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密长江经济带机场布局,建设长江经济带机场群;填补鄂东机场空白,建设鄂东机场群。规划布局一批通用机场,初期布点优先考虑航空工业试飞、试验、检测飞行的需要,优先考虑航空旅游、农林作业、体验飞行、飞行培训等航空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先考虑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的需要,优先考虑地面交通欠发达、民用机场空白地区的需要。长期规划目标为有条件的县(市)均布局建设通航机场。

  ——飞行情报与航行服务保障体系布局。规划建设武汉、宜昌、襄阳3个飞行服务站,每个飞行服务站覆盖半径在300公里左右,满足全省范围低空空域监视管理及通用航空飞行服务需求。

  建设重点包括:

  (一)航空工业。

  ——特种飞行器。依托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和武汉中航通飞特种飞行器有限公司,发展水面飞行器(水上飞机、地效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和浮空飞行器(中低空遥控/超视距飞行飞艇、系留气球、平流层飞艇)等为主体的特种飞行器设计、研发、试验、总装集成、试飞等业务,构建水面飞行器设计技术、浮空飞行器设计制造技术、高速水动力研究试验技术、结构腐蚀防护与控制研究技术等四大特色优势专业体系,建成高速水动力、浮空飞行器、结构腐蚀防护与控制等特色专业试验室以及浮空飞行器制造、集成和水陆两栖飞机总装、试验、试飞基地。依托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热气球、热气飞艇、滑翔伞、轮式动力伞等特种飞行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培训、飞行表演和广告服务等。

  ——通用飞机。支持省内有关企业引进国外通用飞机型号,从组装生产起步,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过渡,最终形成自主开发新型通用飞机型号的能力。依托湖北太航星河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和武汉卓尔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发展适用于通用航空物流快递运输、空中出租车、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业务的2座、4座小型通用飞机和8座小型公务飞机的生产制造及飞机维护、培训等业务。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座双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和19座双发涡扇喷气式公务机。依托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发展AG600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和海鸥300轻型水陆两栖飞机两大型号的设计、研发、试验、试飞业务,发展A2C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和地效飞机(地效翼船)两大型号的设计、研发、试验、试飞和制造业务。

  ——无人机。依托湖北易瓦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固定翼、旋翼、柔翼等各类无人机及无人机地面站、无人机通讯指挥车的研发制造。结合湖北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大力促进无人机在航空测绘、灾害应急侦察、电力和道路巡线等方面的应用,打造集无人机研发制造、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影像后处理软件开发、无人机操控人员资格培训于一体的无人机应用产业链。

  ——航空配套产品。依托湖北现有的航空配套产品研制生产条件和技术优势,以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襄阳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宜昌和达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有限公司、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巩固发展包括航空救生装备、航空仪表、航空电机、航空内饰、电源系列、复合材料、石英纤维材料、航空航天特种导线在内的多门类航空配套产品研制生产。

  ——航空维修。发挥湖北航空维修企业数量多、专业全、规模大的特点,重点发展包括飞机整机维修、飞机部附件维修、飞机发动机维修、飞机起落架维修和飞机航电维修的全产业链航空工业维修业务,将湖北打造成全国性航空维修基地。支持武汉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凌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军5713厂、湖北超卓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航空维修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二)航空运营业。

  ——公共运输航空。着力建设通达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将武汉天河机场建成全国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中心。大力拓展国际直达和国际经停航线,巩固港澳台地区航线。不断完善国内航线网络,积极引进建设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加快武汉天河机场和宜昌、襄阳、恩施、神农架、武当山等支线机场改扩建,兴建荆州机场和黄冈机场等支线机场,发展以武汉天河机场和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省内支线航线。加强干、支线机场与通用机场之间的航线衔接以及机场与地面陆路、水陆运输网络的功能衔接,形成国际国内“覆盖广泛、干支衔接”的轮辐式航线网络,构建“门户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地面交通”为骨架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通用航空运营。一是巩固湖北现有的通用航空工农林业飞行作业领先的优势,支持现有通用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同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拓展公务航空、通勤航空、航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与公共服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运营业务;二是加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的荆州沙市机场、荆门漳河机场、随州厉山机场、国网仙桃机场保障条件建设,为通用航空运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三是支持航空主题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爱飞客航空综合体、武汉汉南航空体育运动中心、襄阳热气球飞行文化基地、十堰武当山·太极湖航空旅游基地、恩施航空旅游基地等航空主题项目,形成齐头并进、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航空服务业。

  一是发挥蔚蓝航校、海航航校现有优势,将湖北省的飞行培训业务做大做强,彰显特色,同时,鼓励航校与高等院校共建通航学院,为通航产业发展培养前勤、地勤、空勤人员。

  二是依托各航空综合体和航空主题项目,拓展飞机租赁、飞机托管、维护保养、航材保障、空管导航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业务,集聚发展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三是构建以武汉、宜昌、襄阳三点为支撑、涵盖全省的飞行服务站,打造全省航空服务网络化保障体系与平台。

  四是构建航空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包括航空产业基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航空金融业务,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扩宽航空产业的投融资渠道。

  (四)通用航空基础配套产业。

  充分发挥湖北省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完备等优势,瞄准通用航空基础配套体系和共性支撑技术,培育建设湖北通用航空基础配套产业。引导省内各军工院所、航空企业、高等院校和有志于航空产业发展的社会投资主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培育发展通用航空基础配套产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通航产品和服务品牌。

  一是统筹军航与民航的使用特点,形成服务于低空空域的通信、导航、监视和航空气象的信息网络,建立综合性通用航空飞行服务平台,构建低空空域综合服务保障系统。立足省内试用,面向全国推广。其产品组成主要包括:基于北斗卫星、VHF语音通信的通用航空通信导航系统;融合ADS-B、雷达、卫星、红外、光电等多种传感器的低空监视系统;服务通用航空飞行的气象服务系统;面向通用航空的飞行服务站以及为救援应急指挥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地面应急救援支持平台等。

  二是依据通用航空机场建设需求,为其定制通用航空机场地面保障系统一揽子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通用航空飞机服务设施、飞行区服务设施、目视助航设施、高架直升机场、先进机场辅助设施等,形成国内通用航空机场地面保障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集群。

  三是紧跟通用航空产业未来发展,研发完整的、符合低空空域管理要求的通用航空无人机系统。重点研发无人机自主起飞着陆技术、无人机飞行一体化综合避险技术,研制高集成度无人机地面测控和飞控设备、无人机机载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同时,积极开展无人机系统适航取证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健全无人机系统检测评估平台,参与国内适航规章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建立完备的通用航空技术标准体系,引领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五)重大项目建设。

  ——爱飞客航空综合体项目。在荆门、武汉、鄂州建设爱飞客航空综合体项目,形成特种飞行器研发制造基地和以特色航空综合体为特征的国内首批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基地,重点布局飞行培训、飞机销售与FBO服务、公务飞行、航空会展、航空旅游等通用航空服务业集群。

  ——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积极争取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落户湖北,做好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运营和配套产业的引进布局工作,建成规模庞大、辐射全球的超大型国际货运枢纽。

  ——武汉开发区(汉南)通用航空项目。围绕打造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常态化会址,建设一类通航机场,在此基础上,完善展示展销厅、航空博物馆、新闻中心等航空赛会设施建设,引进通用飞机、监视系统、航模、无人机等航空产品制造,开展飞机停放、托管、维修等服务,建立机务、场务、消防、导航等保障,将武汉开发区(汉南)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成中国航空运动产业中心、湖北通航枢纽、武汉公务机场,形成“产、飞、培、修”于一体的新兴航空产业集群。

  ——武汉卓尔通用航空产业项目。以航空器制造为重点,引进国外通用飞机整机和零部件的制造,启动北航蜜蜂超轻型飞机的研发和制造,建设卓尔航空总部、航空学院、飞行俱乐部等关联项目,打造通用航空综合产业基地。

  ——中国光谷·华彬航空创新园项目。重点打造包括通航总部基地、飞机FBO基地、航空器维修基地、航空器销售基地、航空展览体验中心及配套的航空公寓、航空主题精品酒店、航空生活保障区等航空全产业链。

  ——宜昌通航产业园项目。引进中国商飞在宜昌建设交付中心、培训中心、维修中心、试飞基地等项目,引进凌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宜昌建设民航飞机维修基地,引进相关企业发展航空器组装与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飞行培训、航空物流、航空食品加工、总部经济、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产业等航空关联产业链。

  ——国网通航华中基地项目。依托仙桃通用机场的建设和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运营,承担华中区域特高压和跨区电网的直升机巡视维护工作。逐步开展电网运行维护、电力基建施工、勘测设计、应急救援、科学试验、公务飞行、飞行员培训、航空器托管等航空运营服务业务,引进直升机维修项目,建设物流投送周转基地。

  ——天门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立足于一个固定翼通用机场和三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的建设,实现飞机托管、农林飞行、航空旅游、飞行培训、应急救援、社会公共服务等综合航空功能,打造武汉城市圈西部的航空运营服务基地。

  ——黄石通用航空产业园及机场项目。引进国外技术,引入飞机组装制造、零部件生产等相关企业,同时规划建设航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航空俱乐部、航空会展、航空物流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

  ——孝感通用航空产业园及机场项目。以孝昌通用机场建设为基础,开展通用航空运营业务和飞行培训业务,逐步拓展飞机制造及4S店、航空地产等航空关联产业。

  ——十堰临空港经济区项目。以武当山机场为核心建设相关功能区:核心区为空港提供服务,保障机场运营;邻近区融机场单一功能和城市化的商业、餐饮、物流、会展等功能于一体,布局多功能综合性设施;外围服务区布置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设施。

  ——咸宁临空经济区项目。规划建设航空研发制造、航空货运枢纽、固定运营基地、飞行俱乐部等航空关联产业链。
 

  四、政策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推进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政策研究及具体事务协调等工作。联席会议由省人民政府召集并主持,特殊情况下,可由省人民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召集并主持,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国防科工办、民航湖北监管局、空军武汉指挥所、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等部门参加。根据需要,联席会议可以扩大到其他相关部门及相关市州人民政府参加。

  (二)政策保障。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综合性立法保护、建设投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促进航空发展的支持和配套政策,为湖北航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龙头企业支持计划,支持省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吸引省外龙头企业来鄂发展。规范简化航空产业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程序,设立航空产业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

  (三)环境保障。积极开发建设通用机场、地面通信导航基站、飞行服务站等地面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硬件保障环境。各机场的场外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讯、排水等公用设施,由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机场总体规划设计要求统一进行投资建设和管理。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机场建设纳入本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重点加强机场与其它运输方式和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建立军民航协调机制,统一调配空域资源,争取划设更多的低空报备空域,并实施低空空域动态化管理,为湖北民航发展营造良好的空域资源条件。

  (四)资金保障。吸纳社会资本设立湖北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湖北航空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机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T、BOT、PPP等多种投资建设模式,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

  (五)用地保障。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项目供地”的原则,依法保障航空产业用地需求,为企业建设投资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同时,做好项目入驻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通航企业入驻发展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

  (六)人才保障。推动航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湖北省航空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积极引进飞行、空管、机务、民航管理、航空物流、营销等民航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合作,培养民航所需人才。鼓励和支持航空科技人才落户,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及人才送学培养机制,形成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通用航空高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七)安全保障。加大政府对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创新安全监管体制与机制,以科技保安全;军民合用机场所在地政府要协助机场做好军民航协调工作,营造适应民航与军航和谐发展的空域管理环境;加强对机场发展用地、机场设施、净空保护、噪音影响、电磁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等的管理,将机场应急救援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创造机场安全持续运营的良好环境;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和标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民航安全生产。

  (八)文化保障。大力传播航空文化,发展航空业的专业会议、会展、活动,推动航空文化旅游发展,营造有利于航空产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4—2025年)
下一篇:湖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